近日,毒牛奶——皮革奶又現江湖。消息一出,有關“皮革奶”的各種報道,可謂是鋪天蓋地,在網絡和坊間鬧得是沸沸揚揚,引發了不小的公眾關注,其影響絕不亞于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國牛奶再次陷入信任危機。事件之后,不少消費者表示要“棄牛從羊”。因而,有專家認為,這對羊奶粉來說,或許是突出重圍走入“春天里”的絕佳機會。
據了解,所謂皮革奶,就是利用皮革下腳料或是動物的皮毛、臟器等,經水解技術而生成一種蛋白粉——皮革水解蛋白,將其摻入牛奶或奶粉中而生產出來的乳制品。而“皮革奶”的毒害就出在這個“皮革水解蛋白”上,這是一種類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質,加入乳制品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蛋白含量,但其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六價鉻有毒化合物,如長期食用,重金屬有毒化合物將在人體內慢慢累積,最后導致人體中毒,關節疏松腫大,甚至死亡。
專家表示,除了“部分企業無德,政府監管不力”外,中國乳業丑聞不斷,狀況百出的根源還在于資源短缺。相對于我國龐大且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奶源的供給卻相當不足:優良牧場有限且無可擴充空間,也就不能馴養足夠多的優質奶牛。但是對高質量乳制品的需求卻是與日俱增的,特別是對乳品蛋白質含量的要求也在提高。供需矛盾催生了亂象,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商家在牛奶中兌水后,又添加了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之類的“蛋白精”,造成蛋白質含量高的假象,不法商家就是這樣提高牛奶產量的。而從“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說法中也足以見得奶源的爭奪在中國牛乳企業間是何等慘烈。
對此,多個國內乳業專家認為,若想徹底解決牛奶危機,加速乳品細分市場發展將是各乳業集團必須下功夫的生存之道,必須利用一些獨有的資源生產另類的產品。而在當前各種特色乳品的發展中,尤以陜西羊奶表現最為突出,這主要是陜西本身就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及技術、生產企業的歷史優勢。
據了解,目前陜西奶山羊的存欄量、產奶量以及羊奶的質量一直穩居全國之首,大大小小的羊奶品牌已有不少,如秦羊、關山等,難怪業內有“中國羊奶看陜西”的說法。以秦羊牌羊奶粉為例(以下簡稱“秦羊”),其生產加工基地位于陜甘寧交界的天然關山牧場內,是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而且生長在這里的數十萬只良種西農莎能奶山羊,都是由著名奶山羊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劉蔭武教授傾其畢生精力引進并改良的,不僅體形高大、泌乳性能好、乳汁無膻味,還富含免疫球蛋白。另外,除采取集中飼養外,秦羊還采取機械化統一采奶,一百多名企業員工全程監控采奶過程,實行無縫化管理,沒有中間環節,這樣一來,就不會給不法分子以添加任何有害化學添加劑的可乘之機,原奶質量自然也就安全可靠。
如果羊奶產業多幾個像秦羊這樣的實力品牌,一直不溫不火的羊奶粉或許真能迎接來它的“春天”。特別是在“毒牛奶”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之后,消費者會“棄牛從羊”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業內人士也不無擔心,怕不久的將來,羊奶產業發展了,難保不出現“羊奶三聚氰胺”。羊奶究竟何去何從,能否異軍突起,就看其能否抓住“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