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張歡的一條朋友圈引發不少家長關注:
不能承受的愛!剛接診了一個3歲多雙下肢關節腫痛的孩子,查體雙踝關節腫脹觸痛,問了病史,才知道患兒從1歲多至今3年多每天喝2碗燉湯,曾因腿痛查尿酸值五百多……
同樣為人母的她,看著孩子痛風發作心疼不已。她提醒廣大家長:不要給孩子盲目進補,有時這些“沉甸甸的愛”會成了傷害!
要知道,小敏并不是低齡痛風的個案。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往被視為“老年慢性病”的痛風,近年來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也急劇上升……
案例回放 吃碗豆腐花后,腳痛走不了路
可愛的小敏(化名)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自打她出生以來,家里人都變著法子來疼愛她,細心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為了給她補充營養,小敏的爺爺奶奶更是不厭其煩地花時間、花心思燉不同的湯水。所以,小敏從1歲左右開始,每天都喝2碗老火湯。
近半年來,小敏曾出現過幾次“腳痛”癥狀,但家里人都沒往痛風方面想,加上她休息后便有所好轉,所以誤以為是外傷,沒有過于重視。
直到11月16日晚,小敏吃了一碗豆腐花后,又出現了“腳痛”,兩個踝關節又紅又腫,一碰就痛、走不了路,哭鬧不止,家長這才帶她到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兒科就診,結果發現是痛風所致!
醫生說,其實小敏的爸爸也患有痛風,對小敏來說,家族遺傳已是高危因素,而每天兩碗的老火湯則是“催化劑”,使原本就容易尿酸偏高的她更快、更早出現痛風。當天吃的豆腐花也屬于高嘌呤的植物蛋白,所以成了她痛風發作的導火索。目前,她正在完善相關檢查,并接受住院治療。
現象聚焦4大因素導致兒童和青年痛風高發
“痛風如今已是常見病、多發病,我們在門診幾乎每天都有接診到,年齡從5歲到90歲不等。”張雪珍醫生介紹說。近年來,因為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結構改變,所以高尿酸血癥患者也隨之激增,其中不乏兒童。
張雪珍說,營養過剩、愛喝飲料、肥胖、有家族史等四個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年痛風的最常見因素。比如營養價值高的深海魚、海產品、牛肉、羊肉等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還有酒精、海產品、動物內臟、紅肉(如牛肉、羊肉)及老火湯等。還有很多孩子喜歡喝的碳酸飲料或功能性飲料,大量攝入后也會使尿酸生成增多。
醫生提醒兒童應均衡飲食 適量運動
有過痛風經歷的人都知道,痛風發作時的“切膚之痛”會讓人苦不堪言,更何況發生在耐受力較差的孩子身上,簡直是“會呼吸的痛”。
更讓人揪心的是,兒童痛風會誘發很多的疾病,比如腎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疾病等,尤其是關節紅腫疼痛會影響兒童骨骼的健康發育,還可能會導致肢體癱瘓。
家長該如何預防?張雪珍建議,首先要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進食過多高嘌呤食品和果糖飲料、甜食等。如果想給孩子補充營養,可以偏向優質蛋白的攝入,如豆類、奶制品、雞蛋、淡水魚、白肉(豬肉、雞肉等)。
當然,烹煮時要注意少油、少糖,以蒸、炒為主,少煎炸,少調料。水果可以選擇含糖量沒那么高的櫻桃、獼猴桃、西瓜、楊桃、枇杷、番石榴等。
同時,要注意多運動、多喝水,促進尿酸的排泄。建議每天保證2000ml左右的飲水量,每天保證30分鐘以上的體育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