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歲10個月大,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小嬌”,卻遭遇了人生第一場大劫難——在山嶺走失5天4晚,最后獲救被發現在其家后山山腰一處地勢凹進去的草叢中,而離她約1米遠處就是山腳下一條蓄滿水、足以把她淹沒的水渠…
近幾日,大雨時停時續,為了找到小嬌,當地警民聯合進山大搜救,一共投入了700人次,出動了警犬、無人機等搜索,最終盼來孩子還活著的結果,無疑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安慰。
報警遲緩
女童去向成迷
據玉林晚報報道,玉林容縣石頭鎮水口村青山環抱,本是一個靜謐的自然村,而近日一位女童的失蹤,打破了村子的寧靜。
8月28日16時,容縣公安局石頭派出所接到水口村民陳慶然報警,家中1歲半的女兒于8月27日下午在村里失蹤,請求警方介入搜尋。
失蹤的女童小嬌是陳慶然六個兒女中最小的孩子,8月27日下午陳慶然外出辦事,穿著藍色中袖衫的小嬌跟隨六歲的哥哥和四歲的姐姐,走出家門在村子玩耍。
陳慶然回家煮好晚餐尋找小嬌吃飯不見,以為小嬌可能是隨處晃蕩走失在村子里,他便通知親戚朋友通夜在村子搜尋。從村民家中找到荒山水渠,從鄉間田徑找到村外河畔,沒有找到一絲小嬌的蹤影,搜尋無果后,于28日下午報警。
“女童失蹤至報警時間已有24小時,錯過了最佳搜尋時間,不僅搜尋難度增大,更是加大了孩子發生意外可能。”接警后,石頭派出所所長黃劍鋒深感惋惜,“群眾自發組織的搜尋沒有警方專業的技術和設備支撐,完全是在碰運氣。”警方立即前往水口村開展線索調查摸排,摸排中發現,帶妹妹小嬌出家門的哥哥姐姐都不能清楚表述當天的蹤跡,只有姐姐指著村道說:“走去那邊了。”警方隨后開展全村線索摸排,進入各家各戶收集蛛絲馬跡。
整個村子都出動了
警察拿著砍刀劈開一條山路
近日來,容縣經常是暴雨天氣,這讓警方萬分揪心,這種氣候下,對于搜尋一個在戶外失蹤的1歲半女童來說,與時間的爭奪更加重要。
石頭派出所在摸排無果后,上報容縣公安局,容縣公安局隨即派遣刑警進村偵查,同時加派警力,調遣巡防大隊支援搜尋,一方面緊急調出鎮、村各路口的“天網”錄像,一方面調遣警犬、無人機等巡村巡山,發動群眾組織村民聯合搜救。
地毯式搜救隨即開展。刑警們牽著警犬沿著環繞水口村的山體翻山越嶺尋找蛛絲馬跡,無人機不斷飛越村民房屋和山嶺勘測地形,警方依照無人機拍攝的畫面排查出多個重點區域,反復進山搜尋。
27、28日鎮、村、主要路口的監控錄像,警方組織人員連夜看了個遍,對監控中來往可疑的摩托車、汽車等,警方全部進行了調查;對村里村外可疑的人員,逐一進行調查;環繞水口村的荒山,有山路的,白天帶著警犬反復查找,晚上帶著電筒往返搜尋;沒有山路的,警察聯合村民拿著警用砍刀一頭扎進荊棘揮刀開路。
這一場輪番不斷的大搜救整整持續了三天,以小嬌家為圓心開展的荒山搜救半徑達2.5公里,每位警察每天冒雨徒步山路近20000步,容縣公安局和水口村民聯合投入人力共700多人次。
在荒草叢生的地方
傳來嚶嚶嚶的聲音
8月31日8時30分,在容縣警方繼續開展大搜救之際,黃廣林一人在荒山坳例行沿著管水點的水渠巡查工作。在巡查水渠途中他聽到水渠邊上的山坡有一些“嚶嚶嚶”的聲音,但因為荒草叢生無法看清楚。這時,他突然想起近日派出所民警通報過村里有小孩失蹤的事情,他馬上通知警方和小嬌的父親陳慶然,警方和陳慶然及其侄子火速趕來。
到達水渠后,陳慶然一腳跨過水渠,走向黃廣林指認“山羊叫”的山坡,徒手扒開荒草,發現了一個身穿藍色中袖、雙腳布滿蟲咬傷痕、膚色蒼白、氣息微弱的女童,正是小嬌。
此時離小嬌失蹤時間已有88小時。
陳慶然將女兒一把抱起。在容縣警方的強烈要求下,陳慶然放棄帶回家洗個熱水姜澡的想法,小嬌被火速送入石頭鎮衛生院,隨即轉入容縣第一人民醫院。
“中午接到孩子的時候,孩子是處于昏迷狀態,全身皮膚挫傷,脫水非常嚴重。”8月31日晚,容縣人民醫院兒科一區的值班醫生劉靜芳向記者介紹。
“這是個奇跡!”容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事后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陰雨不斷天氣,女童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逐步加大,女童在荒山無水無食的情況下,平安度過88個小時,成年人都難以做到。
目前,容縣公安局已派遣法醫對小嬌進行全方位體檢,基本排除了兇殺、拐賣、性侵等刑事案件,可以確定是一般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無監護人下的走失。
側臥體位很關鍵
保證了氧氣的供給
9月1日上午,玉林市骨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德劍聽說了小女孩的遭遇后,有點難以相信。
李德劍說,“在那樣的環境下不吃不喝5天4晚,這么小的小孩存活下來了,這是很少見的。氧氣、水分、能量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在這過程中,小孩需要克服很多生存的困難。”
首先,人體所需能量的補充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一般而言,糖類(碳水化合物)僅有1天的儲備,蛋白質則沒有多余儲存可作為能量物可用,因此,在饑餓狀態下,脂肪成了唯一能量來源。可脂肪被大量動用可產生大量酮體,可致酮癥酸中毒,嚴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長時間得不到鹽分及食物,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如低鉀、低鈉、低氯癥,嚴重者可引起嚴重脫水,心律失常、休克而死。
再者,小孩連續在野外多天,皮膚多處損傷,加上蚊蟲叮咬,很容易出現細菌感染并發癥,感染加重時可導致感染性休克,可損傷心肌,導致心力衰竭加重休克,很容易引起死亡。
至于小孩為何會奇跡般存活下來?李德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因素——
小孩被發現時的體位為側臥,如果是俯臥可能窒息導致缺氧而無法存活,如果是仰臥,饑餓后期可能出現舌根下墜而引起氣管受堵,呼吸不通暢導致缺氧而無法存活,因此,小孩的體位是很關鍵,保證了氧氣的供給。
事發幾天反復下雨,小孩側臥時只要張開嘴巴就可以吸取一些水分,水分的補充也是存活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
小孩平時處于“放養”狀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時,對大自然病毒、細菌有一定的免疫能力,這也是提高存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之,正確的體位保證不缺氧,反復下雨能補充水分,平時有好的體質等是提高小孩存活的重要原因,被發現時沒有嚴重的代謝紊亂及嚴重休克,是被救活脫離生命危險的重要前提。






